工具搜索引擎 加入收藏
意见反馈
帮助中心
繁體中文
首页 工具超市 产品信息 资讯中心 工具黄页 站长工具 实用工具 会员管理 联系我们  

放弃机械工程师 孙孝丰用小泥人凝聚天津精气神

中国工具网 发布时间:2010/10/15

放弃机械工程师 孙孝丰用小泥人凝聚天津精气神

25岁的偶然邂逅,让孙孝丰放下木雕,与泥塑结缘。28年来,孙孝丰对泥塑倾注大量精力。10年前,他放弃了机械工程师的工作,正式在天津市古文化街摆起泥塑摊子,用他的巧手雕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泥塑作品……随着关注民俗的人越来越多,孙孝丰想到要将传统泥塑更好地传承下去——

  现场创作考验功底

  “做准就像看一个麻袋,里面是西瓜,不能看成苹果,对它的内部结构,得心里有数!”  

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小广场上的人越发多起来,面人摊、糖画摊、糖人摊前聚集了不少孩子。孙孝丰告诉记者,在不少人眼中,孩童和漂亮少女的雕塑是最好制作的,其实恰恰相反。“小孩儿的骨骼没发育完全,肌肉走向不明显,尤其是上眼睑和眉弓一带,稍微做不好,就显老了。”孙孝丰紧接着说,“少女塑像难做,是因为美丽的共性大都压过个性,很难抓到特点,只能以‘美’概全,这虽然能令顾客满意,却过不了我自己这关。”

  对于孙孝丰来说,工作中最刺激的事要数现场制作泥塑。他笑言,内行话常说,做人像必须“做准”,有了“准”才能像。“做准就像看一个麻袋,好比里面装的是西瓜,你绝对不能看成苹果,对它的内部结构,你得心里有数!”做准本身考验的就是泥塑师的功夫眼儿,现场制作泥塑就更考验其心理素质了。“没有十年八年的底子,根本做不了现场泥塑。”初次接触现场制作时,孙孝丰心里也打鼓,坦言自己没谱。为了过心理这一关,他平时就给海河边的冬泳队员们免费制作泥塑,专门外出和市民接触,锻炼短时间抓住人物神态的能力。久而久之,他做出的人像不但形神兼备,速度还快得惊人,平均20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半身肖像。

  秋天的上午,风和日丽,古文化街,天后宫与戏楼间的小广场,巨大的幡杆前总是有游人聚集。在广场展示民俗技艺的天津卫传统艺人最为抢眼。虽然“十一”长假早已过去,这天也并非周末,泥塑师傅孙孝丰的摊位前仍挤满了人。随着来津的游客逐年增多,捏泥人、捏面人、浇糖人……许多像孙孝丰一样的民俗艺人,越来越受到游客们青睐。

  上午10点左右,孙孝丰端坐在摊位前,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一名小伙子的神态,手里的压板灵活地在泥胎上滑动,仿佛每个动作都会给泥胎注入生命一般。十几分钟过去,泥塑的背部还未经加工,脸部的神态已活灵活现,孙孝丰的工作还未收尾,就引来在场游客连连称赞。“别看我做的是小玩意儿,这上头可有着咱天津的精气神呢。”孙孝丰骄傲地说。

  机械工程师25岁与泥塑结缘

  “我只是从一个舞台转移到了另一个舞台,我现在的身份就是传统泥塑师。”

  孙孝丰,53岁。上大专时,学的是机械专业,他原本的职业是机械工程师。事实上,从15岁开始,孙孝丰就对木工和雕塑产生了浓厚兴趣,这种兴趣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减退,十年前他又放弃了机械工程师的工作,全身心地投入到泥塑制作中。“我只是从一个舞台转移到了另一个舞台,我现在的身份就是传统泥塑师。”

  放下手中的压板,孙孝丰谈起自己的学艺之路。迷上雕塑,是因为小时候住在南门外一带,隔壁的邻居恰好是一位老木工,“那个师傅最拿手的是做木头车轮子,其次就是木雕,这两种手艺技能要求特别高。”孙孝丰看得入迷,跟着师傅学了起来。25岁那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让孙孝丰结识了雕塑大师王有为。“老师的作品有千百个造型,我太震撼了,觉得自己虽做了不少木雕,但都千篇一律。”

  邂逅大师后,孙孝丰放下了木雕,去美院进修,泥塑也正式进入了他的生活。28年来,虽然孙孝丰也有自己的工作,对于泥塑却倾注了大量的精力。直至2000年,他辞掉工作,正式到古文化街摆摊,每天过着“早八晚五”的生活,逢节假日还要“加班”到晚上7点多钟。10年来,陪伴他的只有压板、刷子、转盘等小工具以及六七个泥胎,经他巧手雕出的作品却无法尽数。

  技艺精进得泥人张传人肯定

  “展出当天,好多人都把我的泥塑当成蜡像,这让我特别高兴。”

  随着技艺的逐年精进,孙孝丰开始接触难度更大的泥塑作品。“雕塑规格越大,整体比例就越难把握,制作难度也越大。”2002年,孙孝丰在东丽区设立了自己的泥塑工作室,每当需要制作大型泥塑时,就会跟合作伙伴前往那里。他和老师合作雕出的一座城市雕塑高达7米,至今是他入行以来接触最大的作品。

  此外,2008年,孙孝丰为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制作了3座全身人像,分别命名为“婆婆眼”、“账房先生”和“店小二”。和小型半身像不同,这三座人像全是按照真人一比一制作的,此外还采用了彩绘的手法。整个制作过程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孙孝丰本人也记不得究竟返工了几次。“展出当天,好多人都把我的泥塑当成蜡像,这让我特别高兴。”孙孝丰说,这三座泥塑得到了泥人张传人的首肯,这个结果让他倍感自豪。此后,孙孝丰又开始学习将传统泥塑倒模制成玻璃钢雕塑和铜像,虽然制作工艺一次比一次复杂精细,但成品最终都获得老师的认可。

  严格收徒要求达到忘我境界

  “不希望因为徒弟太多,鱼目混珠,学不会祖宗传下来的‘玩意儿’,让泥塑工艺无法真正得以继承。”

  孙孝丰记得,几年前,游客来到古文化街时,很多人奔的是街上卖的吃食,“麻花啊,崩豆啊,皮糖之类。”孙孝丰一直觉得,虽然俗语讲“卫嘴子”,可天津的文化不只是吃食那么简单。“你看这泥人、面人、糖人,这一样一样的老玩意儿,看着不起眼,可上面有着咱天津人的精气神呢!不信你去外地看看,还有几个地有这些老玩意儿?”

  这两年,关注天津民俗的游客开始多起来,孙孝丰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人,这让他很高兴。他同时开始思索,天津传统泥塑看起来简单,说是天津的民族瑰宝也不算过分,必须传承下去。“学泥塑的要求近乎苛刻,达不到忘我境界,恐怕没法领略精髓。”至今为止,孙孝丰只收了两名徒弟,他说:“不希望因为收的徒弟太多,鱼目混珠,学不会祖宗传下来的‘玩意儿’,让泥塑工艺无法真正得以继承。我的徒弟跟我一样,除了泥塑,基本上没有别的娱乐,想看电视,也就是趁着吃饭的工夫瞅两眼。你想想,这个精神头儿是谁都能有的么?”

  他的愿望 ——

  “想为家人制作一尊合家欢的雕塑,感谢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的支持。”

  对于孙孝丰的妻儿来说,泥塑不仅仅占据了他们的居住空间,也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。谈及这个话题,他笑着说,在古文化街做泥塑的十年间,他们搬了一次家,虽然房间面积比原来大了一半,但家里堆摆的泥塑却一点都不见少,连大人带孩子的卧室都占满了。这还不说,孙孝丰对每个作品都珍爱有加,泥胎作品不准乱碰,家人不小心碰坏了他要生气。“我其实挺感谢他们娘俩的,到处都是泥塑,根本不好躲,碰了也不怨他们。”说到这里,孙孝丰还模仿妻子的口气说了几句埋怨的话,大意是老孙对泥塑比孩子都好,整个一个偏心眼儿。

  “我白天在文化街做泥塑,晚上到家又开始压模子做泥胎,所有时间都围着泥塑转。”孙孝丰说,每天备用的泥胎和泥巴少说也要30斤,尤其是泥胎,必须前一天晚上就备好,特别耗时,这一切让他无暇过问家里的事儿,家人不但没有反对,还默默地给予支持,这让他万分感激。“赚钱养家是应该的,可我对妻儿的关心还是不够,这么多年总给别人做泥塑,唯独偏了他娘俩……”在给千万名顾客制作泥塑的同时,孙孝丰有一个小小的愿望:“我想为家人制作一尊合家欢的雕塑,感谢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的支持。”

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

推荐信息
轿车过宁陕检查站 车内发现零星现金液压钳撬棍
徐工集团名列全球工程机械十强第9位
葫芦岛市连山区大田机械化播种全面展开
长城液压支架液经过安标基地现场评定
2013Q1机械商品出口下滑 进口上升


上一篇:新卷烟加工机械需求增长 烟草机械市场潜力巨大
下一编:清浦农机局科学指导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
版权所有 海力工具网 电话:0523-86864621